• 162023-11
    部分棉农惜售,棉花加工利润好转
    部分棉农惜售,棉花加工利润好转

    据阿克苏、喀什、库尔勒等地棉花加工企业反馈,截止11月中旬前,籽棉采收、交售、加工陆续进入高峰期,与北疆奎屯、石河子、塔城等地少数棉花种植大户及合作社囤积蛋卷棉沽涨不同,南疆由于个体农户比较多,农村商业银行贷款比例偏低,加上短期没有较大范围的降温降水天气,棉农惜售较为明显。   11月8-10日,阿克苏地区机采棉收购价维持在7.30-7.45元/公斤(40%衣分、12%以内水分),部分轧花厂机采棉限价7.55元/公斤(42%及以上衣分)。   库尔勒博湖某轧花厂表示,随着10月下旬籽棉收购价逐渐回落至7.20-7.50元/公斤,各棉花加工企业的籽棉平均收购价、皮棉在库综合成本不断下降,企业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截止11月中旬前,该公司机采棉平均收购价约7.45元/公斤左右(南疆籽棉采收、交售较晚,轧花厂皮棉成本普遍低于北疆),即使按棉籽2.90元/公斤的售价计算(南疆棉籽价格略高),监管库3128/3129级皮棉综合成本16500-16600元/吨(毛重,含短倒、仓库“包干费”及2个月财务成本等支出),考虑到毛重、公重结算差异,加工企业净利润仅300-500元/吨,并不亏损。   从调查来看,目前大部分南疆棉花加工企业对2023/24年度皮棉向内地棉花消费区移库的积极性不高,尤其对铁路发运不“感冒”,观望情绪较浓。一方面近期公路运输费用持续上涨,出疆车辆减少;另一方面内地库新疆棉库存充足,加上储备棉轮出“有条不紊”进行,纺企一再推迟补库。   资讯来源:中国棉花网  

  • 162023-11
    羽绒服市场迎旺季,本土品牌差异化突围
    羽绒服市场迎旺季,本土品牌差异化突围

    近日,断崖式降温让羽绒服的需求迅速攀升。记者走访北京多个线下服装店发现,羽绒服或羊毛大衣等御寒产品已开始占据陈列C位。   而在线上社交平台,关于羽绒服的讨论也是热火朝天。以“羽绒服”为关键词在小红书进行搜索,其相关笔记超过298万篇;同时,羽绒服冲上淘宝“双11”热搜榜;而在微博平台,多个羽绒服相关内容成为热门讨论话题。   而随着羽绒服销售旺季的到来,价格上涨的话题也再次受到关注。而对于这个问题,不少服装行业专家都认为,随着新国标的实行,以及产业升级和品牌高端化的深入等因素,部分品牌产品价格上涨是必然结果。   贝恩公司全球商品战略顾问总监潘俊告诉记者,中国羽绒服市场消费潜力大,未来,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设计水平,同时可以多借鉴国际品牌的管理经验,在商品力、营销力、数据力、形象力、品牌力等方面提升综合竞争力。   羽绒服市场火热   随着气温的断崖式下降,尤其是北方市场,无论是线下服装店还是线上销售平台,羽绒服都是当之无愧的御寒C位单品。   而今年气温骤降正好赶上“双11”大促,在一定程度上也助推了羽绒服市场的火爆。唯品会数据显示,“双11”启动以来,运动羽绒服销量同比增长35%,儿童羽绒服销量同比增长24%,男士羽绒服销量同比增长20%以上。据2023年京东“双11”期间数据,京东羽绒品类整体成交额同比增长120%,为服装品类销售TOP 1。     高端鹅绒服品牌高梵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高梵黑金鹅绒服的尾订单是首订单的2倍。“双11”活动首日,高梵抖音GMV突破了2000万,同比增长887%,比去年提前整整78小时。   不少浙江义乌的商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大部分新款羽绒服在10月初就开始上市。随着气温的降低,近期的批发量每天都在增长,很快将迎来一轮销售高峰。   各个服装品牌也在积极推出新品。例如波司登登峰系列推出“登峰LITE”“极寒四代”等,蕉下于2023年秋冬推出拒水羽绒系列。   鞋服行业专家马岗表示,羽绒服是消费升级的产物,也是幸福指数。选择更好的羽绒服,是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的体现。   羽绒服市场规模也正在逐年扩大。中国服装协会数据显示,2016—2021年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2.73%,2022年中国羽绒服市场规模达到1692亿元左右。据中研普华产业院研究数据,行业渗透率有望进一步提升,预计到2028年中国羽绒服装整体市场有望突破3300亿元规模。   而随着消费热度和消费热情的不断攀升,关于羽绒服的价格也备受关注。#你能接受千元以上的国产羽绒服吗#的微博话题阅读量截至发稿已超过1000万。   潘俊认为,消费者对价格的争论其实反映出两个方面,首先是部分品牌的羽绒服产品价格的上涨相对应的价值超出了消费者原先的预期。作为季节性的产品,不少消费者对其没有太高的成本预算。其次,消费者对于国货品牌的信心不足,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   对于影响价格上涨的因素有很多,多位行业专家表示,例如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增加、品牌溢价、市场需求增加等。另外,羽绒有鸭绒、鹅绒等分不同的等级,面料、辅料、工艺制作也是有不同等级,材料越好工艺越精致价格越贵。   高端化:挑战机遇共存   记者查询线上销售平台发现,加拿大鹅在其京东官方旗舰店销售第一的是一款男士休闲马甲,售价超5000元;北面销售第一的是一款价格为近3000元的羽绒服,而Moncler多款价格过万。   记者也注意到,近年国外品牌尤其是中高端羽绒服品牌陆续进入中国市场掘金。例如加拿大品牌MACKAGE限时精品店近日在南京开业;2022年,意大利品牌Moncler(盟可睐)正式入驻天猫开设品牌旗舰店;以及加拿大鹅、Moose Knuckles小剪刀等一众国际品牌积极布局中国市场。   从国际品牌纷纷抢滩中国市场来看,中国羽绒服中高端市场潜力已经显现。在2023年进博会上,加拿大鹅中国区总裁李子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公开表示,中国是加拿大鹅实现业务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之一。从加拿大鹅的业绩来看,中国的高端消费和整体消费行业仍然表现强劲。此外,Moncler此前的财报数据也显示,亚洲市场已经成为其第一大市场,而中国市场处于重要地位。   但显然,羽绒服高端市场长期由国际品牌占据。从市场定位来看,Moncler处于羽绒服行业塔尖,其次是加拿大鹅、始祖鸟等品牌。雪中飞、鸭鸭等品牌,在大众印象中均是大众品牌,波司登近几年不断布局中高端市场。   根据华创证券发布的数据,如果按照品牌定价区间划分,中国羽绒服市场目前呈现出“两超一强多头”的格局,即Moncler和加拿大鹅主推万元左右高端产品,占位高端价格带;波司登主流产品覆盖2000元上下全价格带,四季类、运动类、国际快时尚等全品类服装品牌产品分布于500—1000元左右价格带,主攻大众消费市场。     资深品牌管理专家、上海良栖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程伟雄表示,实际上羽绒服作为带有一定功能性的季节性产品,本身需要企业有一定的工艺能力和研发能力等,有品质的羽绒服产品本就不是一件低价产品。而随着产业升级、品牌发展等,高端化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举措。   “以国内市场来说,高端市场被国际品牌占据,而低端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甚至企业不断压缩成本进行价格博弈,导致市场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这对国货品牌的形象以及消费者信心有一定的打击。一些有能力的品牌布局中高端市场,其发展空间也会更大一些。但要培养好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认可度,还需要时间沉淀。”程伟雄说。   差异化突围   对于大家对国货羽绒服的众多讨论,多位行业专家认为消费者对于国货品牌的消费信心还要进一步进行建设和强化,同时,尽管中国消费潜力巨大,但消费者多元化、差异化大,企业需要提升综合实力,以增强品牌认知度和号召力。   首先就是品质问题。程伟雄告诉记者,最近几年“平替”的概念很火,现在很多品牌也依旧在进行价格博弈,这导致一些产品质量并不过关,低端市场是重灾区。品牌在进行宣传的时候,增强消费者的辨别能力,建立品牌壁垒。例如鸭绒和鹅绒肯定是不一样的。   此外,潘俊表示,中国羽绒服市场的竞争还聚焦在面料、功能、款式、材质和品牌等方面。面料、辅料、羽绒、工艺等的选择和质量直接影响到羽绒服的保暖性能和舒适度,功能的创新可以满足消费者对多样化需求的追求,款式和材质的不断更新可以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品牌的竞争则体现在品牌知名度、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等方面。   而要想打破国际品牌几乎垄断中高端市场的局面,必须进行差异化路线。事实上,中国品牌也正致力于此。例如波司登聚焦主业羽绒服,探索羽绒和时装的结合,推出登峰、极寒、泡芙、高端户外以及滑雪五个经典系列;蕉下围绕轻量化户外生活方式的理念,推出拒水羽绒系列,为户外活动减负。   鸭鸭则是加大营销力度。2023年首次登陆米兰时装周,“双11”期间官宣多位明星代言人,形成不同风格艺人的矩阵。   而这与其产品矩阵相关。记者注意到,与波司登利用主、副两个品牌分别布局中高端和大众市场不同,鸭鸭品牌整体的款式设计覆盖男女老少幼多个不同群体。从价格带上来看,鸭鸭分为大众、设计款和高端款,作为主力的大众款处于百元价格带,此前推出的一款GOOSE系列95鹅绒服试水中高端市场。   高梵则是从品类和风格上入手。高梵相关负责人表示,品类上,高梵专注鹅绒服品类。风格设计上,坚持全球化设计,与国际大师合作,打造高梵原创的黑金美学。   马岗表示,好的设计、面料、穿着体验(保暖性、透气性、易清洁性等),都是竞争力。但核心竞争力,最主要的还是品牌竞争力。但在现阶段,高端化不是一蹴而就,消费者的反馈也给本土企业提供了另一个发展思路就是,消费者要对国货有自信力。反过来讲,企业也要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比如,羽绒服企业的主品牌走高端,副品牌走平价,让消费者有充分的选择权,同时也可以更多地覆盖消费人群。未来,研发能力强,供应链能力强的品牌将更有竞争优势,行业的市场集中度会进一步加强。   “中国不是一体化市场,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市场。企业要去深入研究目标群体的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做品牌是一个长期的工作,和纯粹做生意是有区别的,很多品牌一直做不起来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缺乏耐心。举例来说,很多国际品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无论是产品风格还是品牌调性,不去随大流。并且通过各种营销活动、新品发布、场馆搭建等不断强化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加深其品牌认知。所以很多国际品牌的经典系列可以每年都出且不过时。而国内很多品牌都在寻求爆款,这并不冲突。爆款也可以成为经典产品,重要的是要有独特的自我风格,与别的品牌保持边界,提高品牌认知度。”程伟雄说。   资讯来源:中国经营报

  • 162023-11
    利好落地,棉市预计有限反弹且难反转
    利好落地,棉市预计有限反弹且难反转

    午间储备棉销售停止靴子落地,郑棉下午开盘跳空高开,向上涨至15950元/吨之后小幅回落,最终以大幅上涨收盘。在当前产业链流动性缺失而外围缺乏明确利好支撑之下,棉花市场或在有限回弹之后仍将面临回落压力。   从市场运行情况来看,收购端新疆棉收购进度进入后程,轧花厂收购心态和策略均维持谨慎,平均收购成本基本在17000元/吨上下。出于对后市走势不确定性较强的预期,轧花厂要么选择择机一口价销售、或基差销售、或少量仍通过后点价模式等待机会,套保预期位置也趋于保守,基本盘面加升水差不多能盖住成本就择机进场,使得棉价反弹空间或因此受限。   下游情况来看,纺企普遍反馈从9月中下旬开始基本处于新增产量即库存的情况,目前处于贸易商库存持续高企,下游企业产成品库存也持续累积的困境。如果12月份订单情况仍然不见好转,纺企或将出现较大范围的减停产或转向混纺和化纤。在流动性缺失的情况之下,下游负反馈仍处于积聚过程中,后续或仍待释放。   整体来看,目前在储备棉销售停止利好之下,各方观望心态或给到盘面一定喘息盘整时间。但一是并不看好反弹高度,二是不看好反弹持续性,盘面或在短暂回弹盘整之后再度面临下行压力。 资讯来源:中国棉花信息网

  • 062023-11
    分析| 42家本土纺织制造龙头前三季度业绩知多少
    分析| 42家本土纺织制造龙头前三季度业绩知多少

    随着新年度棉花陆续上市,棉花价格再度呈现波动,与此前的价格暴涨形成对比,国庆假期后棉花价格出现下跌。而随着国庆假期结束以来,棉价便从近18000元/吨的位置连续下行,在同比减产的背景下,往年轧花厂“抢收”现象助推棉价上行的戏码并未如期上演,棉价反而在新棉上市之际迅速回落,半个月跌了超1500元/吨。   以棉花期货为例,10月当月跌幅达10.87%。相较于往年10月份走势,今年棉花期货月度跌幅最大。截至11月1日,棉花主力2401合约暂时报收于15665元/吨,跌幅0.82%。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新棉成本与盘面持续倒挂,新棉销售面临较大压力,下游市场消费疲软,基本面弱势运行格局明显,市场悲观情绪蔓延,加之外围市场存在潜在变数,上行压力仍存。总体来看,预计短期国内棉价仍维持偏弱走势。   而观察2023年前三季度纺织制造领域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也不难发现,部分纺织企业、特别是棉纺企业经营惨淡,净利润持续下滑的比比皆是。     据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在港上市的10家纺织制造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321.93亿元,低于上年度的427.13亿元,合计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0.11亿元,上年同期则为16.29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A股上市的32家纺织制造公司合计实现营业收入714.93亿元,与上年同期的768.20亿元相比减少53.27亿元,合计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7.50亿元,与上年同期的42.84亿元相比减少5.34亿元。   太平洋证券分析师郭彬表示,纺服制造板块分散度较高,从纱线、印染、辅料至成衣,各细分龙头主要专注于产业链上的单个或少数环节,体量一般不大,但是纺织服装制造企业成本中的原材料占比一般较高,因原材料价格的波动,而具有一定的周期属性,此类公司成长多由订单和扩产驱动,通过持续扩产,产品品类及客户资源等多维度的持续升级与拓宽,而构建长期壁垒;成衣制造行业有向头部企业集中的趋势,已经出现大体量的公司;以出口为主,订单受海外消费和头部客户的订单份额影响。   郭彬介绍,海外品牌在2022年下半年以来处于主动去库状态,纺织制造企业在进入2023年后受到品牌去库存和海外需求疲软的影响,订单数量大幅缩减,收入业绩均承压,基本面位于相对底部。从2023年下半年看,海外品牌去库存的节奏不同,其中Deckers在0331时库存已经达到较低水平;Puma的去库存进度也超出管理层预期,国际品牌去库存态势良好,对应制造商的订单进一步环比改善,补单带来产能利用率的提升对业绩端有正向影响。   短期来看,二季度在高基数下影响业绩表现,人民币大幅贬值有望缓冲利润降幅;下半年预计在低基数+下游需求企稳推动下迎来订单改善,预计2023年全年前低后高;中长期来看,制造业向头部集中的趋势不变,成熟的客户合作/拓展模式、产能扩张、规模效应下持续提效的头部企业有望进一步获得份额提升。   业内人士也认为,考虑到海外通胀持续回落,内需稳步回升,下游品牌端库存去化将迎来拐点,部分在产能、交货期、研发设计等方面优势稳固的纺织制造龙头的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资讯来源:第一纺织网

  • 062023-11
    前三年棉价都没这么暴跌!需求寒波生,纺织经营难
    前三年棉价都没这么暴跌!需求寒波生,纺织经营难

    随着新年度棉花陆续上市,国庆假期后棉花价格出现下跌。与此同时,国内由于“金九银十”的旺季成色不足,下游企业采购意愿降低,而且商业库存水平提高,行业总体仍处于去库存阶段,企业开机率下降,纱厂订单稀少,走货缓慢,这进一步导致棉花行情高位下跌,尤其是郑棉本周连续两个交易日大幅度下行。下游需求偏弱叠加上游新棉收购上量,对市场价格造成打压,当前市场上下游总体气氛偏空。   截止11月2日,郑棉主力合约10月份以来跌幅达10.68%。相较于往年10月份走势对比鲜明,2020年10月涨幅13.36%,2021年10月涨幅6.71%,2022年10月跌幅6.97%,今年棉花期货月度跌幅最大。   11月2日,棉花主力2401合约报收于15720元/吨,涨85元,涨幅0.54%。今日郑棉主力合约修复,主要还是因为昨日美联储宣布维持当前5.25%-5.50%的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不变,暂停加息让市场多头情绪有所恢复,但是郑棉弱势行情可能并不会因美联储的消息而发生趋势性改变。   储备棉成交率下降   在新棉减产预期和天气炒作因素的影响之下,上半年棉花期现货价格出现大幅上涨。为稳定棉花价格,自7月31日中储棉开展储备棉轮出,轮出初期,储备棉成交积极性一直都较高,整个8月份储备棉销售维持着100%的成交率。   但是国庆期后,随后新棉抢收预期被证伪,郑棉价格开始大幅度下降,加上需求弱势导致储备棉成交率和成交交割双双下降。     创元期货分析师再依努尔表示,目前国内棉花基本面阶段性供应充足,但下游需求持续走弱,叠加价格水平偏高,导致郑棉回落。下游除了当前高价的新疆棉之外,还有别的选择,而且工业库存处于历史偏高水平。因此,往年9月底开始出现的纺织企业对新棉的迫切需求减弱。   从需求端来看,近期纺织企业新增订单稀缺,产销亏损,开机率下滑,但成品库存并没有出现相应的下降趋势,尤其是纱线,当前统计在内的社会库存不断创新高,而且在整个终端需求疲软的情况下,短期内很难有效去库存。因此,近一段时间这种偏弱的基本面难以改善。   收购价格与期货价格相互形成负反馈   “近期对阿克苏地区库车市加工企业进行走访了解到,目前棉籽价格2.90元/公斤左右,按照当前的籽棉收购价核算,棉花加工企业处浮亏状态,收购动力不足。对于前期收购的棉花,企业利用期货工具规避一些市场波动。”长期进行棉花贸易的李先生表示。 “在价格方面,收购价格高开低走,机采棉收购价格从8元/公斤逐步下跌至7.5元/公斤附近,折算皮棉成本在17000元/吨左右。展望后市,在收购博弈中,籽棉保存时间与目标价格补贴政策限制因素导致棉农是弱势一方,当前棉农仍有大量籽棉等待交售,随着时间的推移,收购僵局将会以棉农接受市场价格并交售来打破。下跌行情中,收购价格与期货价格相互形成负反馈,因此,新棉成本仍有下移可能性。”再依努尔称。   按往年规律,本应该9月之后走强的下游订单数据却在今年连续下降,订单的缺乏让纺织企业采购原料积极性较低,在下游产品库存持续高企的情况下,预计上游开工率会继续下降。从当前来看,下游需求疲软,旺季不旺,中长期的订单严重缺乏,大多数订单都以短期以及散单为主,行业竞争激烈,产销亏损,纺织企业开机率下降,纺织企业亏损面扩大。与此同时,随着产成品库存持续累积,尤其在棉纱环节,贸易商和纺企降价抛售陆续增多。   棉纱价格降幅扩大 双十一需求“凉凉”   10月底,棉纱现货价格出现第二次大幅下调,但价格下调后询价客户仍较少,成交仍相对冷清。“金九银十”旺季不旺,双十一订单也是寒意凉凉。棉纱厂订单不足,开机率持续下滑,产成品棉纱库存持续累库;棉纱贸易端库存水平仍处于历史偏高水平,且虽然降价销售,但实际成效甚微,说明下游承接力弱;织造厂开机率周度持续下滑,棉布产成品库存上升,中端纱线的库存风险在逐步显现,向上传导至棉花价格。   从调查来看,10月中旬以来,江苏、山东、湖北等地部分纺企棉纱出厂报价有800-1000元/吨的下调,其中C32S高配包漂纱报价已跌至24000-24500元/吨,C32S中低配棉纱出厂价23500-24000元/吨,与当前内地库“双28”新疆机采棉公重报价价差降至6500-7000元/吨。徐州某纱厂表示,虽然从即期花纱价格来看,棉纺企业产销基本处于持平状态或有限亏损,但考虑到企业大多有20-30天(大中型纱厂30-60天)原料库存,不仅原料补库期集中在郑棉主力合约17000-17500元/吨的高位区间,而且棉纱出厂价下调超过1000元/吨,因此亏损面并没有随棉花期现价格大幅下挫而明显好转,再加上棉纱贸易商持续降价抛货、“堰塞湖”有崩塌风险及整个棉纺织服装行业即将步入淡季等影响,部分中小纺企又陷入新的困境。在下游棉纱、坯布整体降价去库难度加大和2023/24年度棉花供应整体非常充足的情况下,预计12月底前棉纺厂不会集中、大量补库,对棉花价格、销售进度的支撑作用相对不大。     纺织上市公司业绩出现亏损   华孚时尚发布2023年三季度报告,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10.53亿元,同比下降16.9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93.78万元,同比下降71.7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198.64万元,同比下降92.21%。 事实上,不止华孚时尚业绩承压,多家棉纺织企业的上市公司均经营惨淡,净利润出现双位数下滑的并非个例。10月31日,雅戈尔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74.58亿元,同比下降41.85%;归母净利润26.93亿元,同比下降35.78%;扣非净利润25.35亿元,同比下降37.02%。   鲁泰纺织股份有限公司日前披露,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43亿元,同比减少16.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5亿元,同比减少51.85%。其中,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02亿元,同比下降19.8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3亿元,同比减少62.43%。对于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鲁泰解释称,主要系面料销量减少,销售成本升高所致。   棉价期货下跌空间有限   除了下游需求不足的因素外,相较于往年棉花库存,今年库存数据方面也发生了一些新变化。   “工业库存偏高是因为前期棉价快速上涨,下游企业买涨不买跌,提前大量囤货。另一方面,储备棉持续轮出,纺织企业对低价进口棉青睐有加,从而导致工业库存充足且处于历史偏高水平。” 再依努尔称。棉花期货价格后期走势,预计短期内仍将维持偏弱的趋势,但是考虑到今年棉花减产情况确实存在以及棉花种植加工成本费用相对较高,郑棉价格继续下跌空间有限,结合棉花历史价格的走势,预计未来在15000元/吨的位置将形成较强的支撑。   再依努尔也表示,短期内阶段性供应充足,下游需求疲软,库存压力难以缓解,收购价格与期货价格相互形成负反馈,新棉成本仍有下移可能,但中长期,棉价继续下跌空间有限,今年年底至春节前后一段时间将维持底部震荡并等待新的指引。   资讯来源:全球纺织网

  • 062023-11
    “数字棉花”助力棉农增收、棉业增效、纺织受益
    “数字棉花”助力棉农增收、棉业增效、纺织受益

    我们常说“衣食住行”,这四个字里“衣”排在了第一位。棉花是制衣的重要原料之一,也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纺织原料之一。   现在,我国棉花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000万亩左右。其中,新疆、长江流域、黄淮地区是产量最多的地区。每年从10月—12月是棉花的集中采收和交售期。我国不仅是全球第一大棉花生产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棉花消费国。如今,棉花从育种到种植、加工、交易等各个环节都已经实现了数字化,可以说是“科技感满满”。   走进棉花交易市场看棉花的数字画像   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是国家为了棉花宏观调控和产业发展,于1998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平台型服务组织。现已打造了棉花交易、监管物流、资金服务、数据信息等4大服务平台,为棉花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赋能,实现了棉花全产业链数字化运营。目前,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服务涉棉企业总数已超5000家,占全国涉棉企业总数的90%以上。     走进主产区探寻棉花生产的数字场景   应用全产业链数字化的棉花生产到底和传统模式有什么不同?   新疆是我国最重要的优质棉花产区。眼下,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市的近170万亩棉花已进入最后采收期。大型采棉机在田间轰鸣穿梭,记者通过架设特种镜头记录了数字化收割的全过程。采棉机按摘头分成3—6行,整齐划一协同作业,就像一把把“刷子”梳走地里的棉花。采棉机的内部采用风机负压,将一朵朵棉花顺着管道传送到集棉箱,再通过打包仓压缩成包,每隔10分钟左右就能产下一枚“蛋卷棉”,它们也被棉农称之为“金蛋”。棉农不用费心费力,这些体积庞大的“金蛋蛋”都是由采收打包一体的采棉机自动完成。   2021年以来,全国棉花交易市场在新疆设立了全国最大的棉农综合服务平台,通过线上小程序提供银行融资贷款、价格查询、交售追踪、加工厂对接等精细化服务。截至目前,2023年通过平台贷款的棉农超过了7000人,专项贷款累计使用超20亿元,户均贷款超过20万元。   走进棉花仓库看棉花溯源   随着大规模机收进入高峰期,2023年的新棉交售季在天山南北同步展开。棉花采收结束后,接下来就要进入交售、加工、仓储和贸易等市场环节。与过去不同的是,现在每一包棉花都有一个自己的“身份证”。   记者走访了新疆多地的棉花加工厂,发现棉花交售环节的数字系统已经开始广泛应用。棉农交售籽棉时刷一下“身份证”,轧花厂的数字系统就会打出一个带有18位数字的追溯卡。   在这家运营了30多年的老车间,一台全新的棉花数字认证机和工人一起工作。进入工厂的棉花都会在这里“打卡”,加工成皮棉后系统自动关联追溯卡,生成32位的条形码,实现了从籽棉到皮棉的溯源。   带着这张“身份证”,棉花进入仓储、物流和贸易环节。     “数字棉花”的发展空间何在?   现在,数字化已经赋能棉花的全产业链。未来,全产业链数字化的棉花生产的进程如何发展?又能为产业做出哪些贡献?   我国是世界上棉花最大的生产国和消费国,每年消费棉花800万吨左右,占全球棉花消费量的30%左右。在多部门联动、政策和产业相互作用下,我国棉花产业已形成棉农增收、棉业增效、纺织受益的多赢局面。   近年来,供销合作社系统发挥着棉花主营业务的传统优势。系统涉棉企业适应棉花产业布局调整和市场变化,保持了50%左右的棉花收购市场份额。   全产业链数字化的棉花生产还将赋能耕、种、管、收、加工等多个环节。数字孪生、遥感卫星、北斗导航等新模式、新农具助力高标准棉田信息化建设。可持续生产项目不但可以帮助农民降低投入,减少化工产品对土地的污染,也可以精准计算农作物碳汇数据,为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服务。仅以节约10%的用水量计算,将可以为新疆节省出近400万亩棉花的用水指标,在棉花单产、总产以及机械化采收率上更是快速增长。   资讯来源:央视网

  • 302023-10
    有机棉与纯棉的区别有哪些?价格贵吗?
    有机棉与纯棉的区别有哪些?价格贵吗?

    有机棉与纯棉的区别有哪些? 有机棉(Organic Cotton),又称生态棉,是纯棉的一种,它指拿到有机认证,从选种到种植到纺织全部采用有机方式的棉。 它和纯棉的区别,主要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否有认证。有机棉是有有机认证的,而普通的纯棉却没有,这也是两者最大的区别。目前市面上主流的认证方式有GOTS认证标识或者中国有机产品标识与有机码。 二、选种不同。有机棉的的种子必须是非转基因,而纯棉为了增加产量、减少损坏往往采用转基因种子。 三、种植方式不用。有机棉的种植土壤要求很高,不能使用农药和化肥;传统的棉花上,则需要使用涕灭威、对硫磷、甲胺磷等杀虫剂。有机棉的采摘也需要人工操作,避免了燃料、油类对作物的污染。 四、纺织方式不同。有机棉在加工过程中使用生物酶,淀粉等天然的助剂进行脱脂和上浆,使用纯天然植物染料或经过检测认证环保染料。 有些衣服上印有“100%有机棉制造”,但是没有GOTS认证标识或者中国有机产品标识与有机码。这种产品,可能其纺纱的时候,原料是用了有机棉,但其面料生产,印染,成衣加工环节,都还是常规产品的方式。 有机棉价格贵吗? 由于生产的要求高,产量低,有机棉的价格要比普通纯棉贵不少,根据支数、是否是彩棉等因素,价格不同,一般报价在30-100元之间,而普通的纯棉布,价格多在10元以下。

  • 262023-10
    国际周评:棉价回到一年前意味着什么?
    国际周评:棉价回到一年前意味着什么?

    10月16-20日,国内外棉花市场跌势凶猛,宏观面风险加大和棉花需求持续低迷引发基金多头大规模抛售,ICE棉花期货主力12月合约连续破位下跌,至周五勉强站稳82美分,单周跌幅超4%,盘面跌破了84-89美分的长期盘整区间。与此同时,受多重利空影响,国内郑棉期货近五个月来首次跌破了16000元/吨,单周跌幅超过5%。   本次棉价下跌幅度之大、速度之快出乎不少市场人士的预料,外盘大跌的主要诱因是巴以冲突可能扩大导致金融市场风险陡然升高,而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再次放话可能继续加息,资金为避险从农产品中撤出,转而追捧美元、黄金等产品,棉花也因此遭遇一劫。宏观面风险加大给本就平淡的棉花需求带来新的压力,当周的美棉出口周报显示,前周棉价下跌期间美棉出口依然表现疲软。从目前来看,澳棉和巴西棉新花供应量大增,价格也具有相当强的竞争力,美棉一方面陈棉供应紧张、新棉不能及时全面补位,另一方面各国新棉上市后供应量大增,短时间进口需求难以释放,除非中国积极使用配额进口,否则年底前美棉出口难有明显改观。另外,近期美国天气良好,新棉收获进展顺利,没有给市场提供炒作的机会。   经过近期的下跌之后,ICE期货持仓量有所下降,前期积累的压力有所释放,这对价格后期的平稳运行有利。根据最新的CFTC持仓报告,截至上周二(10月17日),基金在一周内净卖出约1.44万手,净多头数量下降到33345手。过去几个交易日ICE期货成交量巨大,基金多头数量将进一步减少。连续抛售之后,棉花市场的卖盘逐渐枯竭,主力12月合约下行的动能有所减弱,棉价出现企稳迹象,本周一盘面止跌反弹。   综上,在宏观面风险加大和基本面偏弱的情况下,近期棉价可能从前期的强势震荡转为偏弱运行。上周,主力12月合约回到了一年前的水平,距离去年的绝对低点不远。从历史角度看,收获高峰期出现全年低点的概率较大,考虑到棉花需求处于缓慢复苏的过程之中,美棉供应同比大幅减少已成事实,预计棉价继续向下突破的空间不大,80美分的价格已经足够便宜。   资讯来源:中国棉花网  

总共有 54 篇记录 这是第 4 页 首页 23456 7